大家好!我是张丽萍,在我过去10年工作当中,有3年是做机械加工厂里的客户跟单,在那3年时间里,我在机械加工厂里学到很多与现场相关的要点,我现在只能称为要点不敢称为知识点,因为那些要点只能在当年那个环境下体现价值。
2010年,我在工厂做跟单,工厂里的跟单并不只是管理出货纳期,要做的事情非常多,要协调现场的事情更多,早班晚班都要安排好,只要收到了客户的图纸,对当前的一张图纸如何实现,要经过哪些设备,什么工艺,哪些技术人员来加工,甚至是要用什么设备来检测,如何把某些精加工的设备计划排得更合理是我当时做得最多的事情,所以我经常加班到很晚,至今那个工厂里的生产主管和老板都对我评价很高。那个工厂里小到一包废料大至设备使用率我都一清二楚,3年里在那个现场摸抓滚打,来去自如,对应客户纳期我并不是很吃力。
从小就喜欢挑战的我决定换工作,开始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。直到我找到一份工艺排版的机械工程师的工作,第一次我与现场有了很大的差距,并不是因为坐在办公室不去现场,而且内心开始有了真正的距离感。经常会碰到我安排的工艺,现场技术人员或设备无法实现,现在回想起当年与现场起了冲突,不计其数!甚至被现场的师傅们说:“张工的排版如同梦想一般有美感,但是现场很骨感,对不起我做不了,您来吧!”
那时候主要的压力和工作打击全都来源于现场,我甚至一度害怕去现场,回想起当年我在现场指辉员一般潇洒的场景,如今换了角色却什么都变了,我带着不解找工厂长聊自己的想法。工厂长认为我这样的排版对成本控制和压缩是一件好事,让我进入了成本核算部门,并且通过成本来压制现场的师傅们,让他们主动去想如何用最节约成本的工艺来实现,于是我进入了成本核算部门。
自从担当成本核算的工作后,我每天与数字打交道,我可以不用去现场解决工艺的麻烦事了,偶尔因为别的部门需要,我现场指导一下工艺,优化一下工艺似乎没再与现场有什么纠纷了。
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从事深拉伸冲压的营业相关工作,公司有固定的工程部和项目部,我只负责客户端销售的事情,与现场交差的机会就更少了。
直到2017年一次客户来访冲压工厂,让我觉得要再一次全身心精力投入现场了。那一次是一家美国客户来工厂监察,对现场更是要求了然于胸,为了对应这位大咖客户的来访,一个星期加周末我都窝在冲压工厂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为熟悉现场,吃饭都是叫外卖,我拼命的熟悉着对于我陌生又熟悉的现场,因为只要这位客人认同工厂,接下来会有大量的深拉伸冲压的马达外壳给我们生产,我几乎一个人全部一字一句的看完并理解,然后修改各生产部门的文件,并了解现场实施进展。关于那一次的客户来访,我们专门写了一篇文章《美国审厂带给富士冲的冲击》上篇和下篇,欢迎阅读。
因为对现场做了充份的功课,这次客户来访对我们评价非常认可,但是因为在现场并没有看到我们有很多马达壳在量产,固选择再了解一段时间,下次一定会第二次来监察。而这次的打击让我对现场产生敬畏,如果我作为营业每次带客户来工厂,对现场介绍和设备行程能达到的工艺,能拉伸的高度都需要其它人来补充,这样客户会觉得我是多么不专业。我决定再一次挑战现场知识积累。
想了解我是如何学习现场知识的吗?请关注《“现场”助我营销》下篇, 为您揭晓。